近些年国内城市改造任务兴起,在各式各样的建筑“面世”时,不乏奇形怪状的建筑充斥着各个城市。在这些出乎意料、荒诞不经的建筑作品中,有部分被称为奇迹,而有些则让人啼笑皆非。将传统元素融入到建筑中并无异议,但如果展现的的效果形成反差就容易让人不适。城市的样貌在变,人们的品味也在变。建筑留学作品集如何改观建筑美学以及融入人情味突出亮点呢,我们来看看。
首先,带大家先欣赏一个“迷惑”改造建筑物,如此的象形建筑,只让人认为是巨大的彩色雕塑,很难让人想到它是一座能住人的酒店。设计灵感来源于民间所信仰的三位神仙,象征幸福、吉利、长寿。在道教流传为天上三位吉神。本是祥瑞的寓意,呈现出来的效果却让人难以接受,以当之无愧的实力被评为中国最丑建筑。推荐:现代建筑风格10组,建筑史诗不止包豪斯
河北天子酒店(又名福禄寿酒店)
这一理念是所有建筑设计的探索和实践的核心,就像是“地基”。清晰核心和设计出发点之后才能更深层次地去推敲之后的作品,国外的艺术院校普遍注重建筑设计的概念,对于大部分艺术院校的学生需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去思考推敲自己概念的可行性。
在设计作品的时候,建议最好跳出原本的设计思维,多方位开拓自己的设计视野,大胆地延伸自己的创意,这样才能容易设计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以安藤忠雄的国际儿童图书馆翻新为例,他的作品正是秉承了“混凝土精神”这样的设计理念而开展后续。在安藤忠雄眼中,与其用特殊材料、特殊工法来标榜特色,不如用平常不过的材料和方式做出无法取代的作品,这才是对自身创造力极限的挑战。
国际儿童图书馆
担任修复翻新的工程时,他的设计概念锁定建筑材料中最原始又平凡的混凝土,再加上对几何结构逻辑的加持,最终形成了他独特又耐人寻味的混泥土风格。
场地一定是每一位建筑设计师的情感承载着,但同时也限制着建筑的设计思路以及设计条件的落实。所以对于场地的调研也是建筑设计的重中之重。
场地现存功能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着了建筑的设计走向,但同时也给予了设计师启发和概念发散的起点,也是建筑概念的无限可能。建筑设计必须结合场地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策略性的实际落地。
场地调研小tips
带着全局观去调研,在查询文献、梳理演变、实地走访等需要考虑的细节上会全面一些,不至于有大的疏漏;
加深对场地环境的印象,有助于提炼场地的信息,形成在地的某种敏感和想象,不至于无情无感。
北京民生现代艺术博物馆
北京民生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案例就是将原工厂的设计改造成了一系列各式各样灵活的展览空间,保留了原有结构的工业特色。
在改造过程中,原先场地的交叉几何体积的新元素给建筑立面新增了富有表现力的元素,形成了大厅中庭的入口。选择彼此叠加的铝合金板作为包层材料。金属的光滑表面可以弥补现有工业设计的粗糙外观。
博物馆不同于住宅与商业空间,在住的实用意义与吸引人的美妙体验之外,也是对艺术和美的终极召唤。也因为此,博物馆的设计可以展现更特立独行的外在,但它仍旧是属于建筑自己,它还原了建筑这个凝固的艺术,同样也唤醒了当代人心底对美,对永恒这些的探索欲。
在优秀作品的最终呈现方式上,正确借鉴或是引入一些优秀美学元素。不仅会让设计作品富有艺术感,还会让冰冷的建筑富有人情味。
中国古典建筑讲究色彩的搭配,建筑中粉墙黛瓦与自然景观之间形成的色彩搭配与对比;现代新造的中式住宅项目往往统一提炼丰富的装饰元素,取消繁复的雕梁画栋,更符合现代审美品位。
在采取古建筑、传统元素的设计形态时,一定要全面了解该建筑的优缺点,才能在清晰概念的基础上完成进一步的设计思路。
这里切忌不能错综复杂地融入太多元素,急于表达过多的“情怀”反而会让人分不清主次,精简提炼出某一种元素之后再开展设计思路才会让作品有“人味”。
无锡太湖秀剧场
中国建筑旗下中建八局建设的无锡融创——太湖秀剧场,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竹文化的代表性景区——宜兴竹海。“竹”为中国文化四君子之一,依照这个元素进一步展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含蓄之美。
这个秀场的设计思路由英国设计师提出,具体的落地方案则凝聚了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中建八局中方人员的心血。这个项目能在国际上获得荣誉,或许正是得益于其巧妙地融合了东西方的智慧和文化精华。
无论是何种风格的建筑设计,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去深层次地领略元素的精髓所在,只有彻底了解这项元素背景之后才会有更贴切的设计思路。任何一种表现手法都是如此,单纯停留在元素层面的思考不会有深层次的设计概念,所呈现的作品也难以让人有好的观感。推荐:建筑空间类就业方向及前景
建筑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城市不断更新换代的今天,能够引导更新城市美学的建筑标准也是同学们的学习侧重点。建筑留学作品集制作,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也不要忘记积累设计素材、研究大师的设计手稿与成品,多学习并且用心揣摩自己的作品。
更多建筑专业作品集相关推荐:
本文均属PSONE艺术留学团队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能以任何形式的商业转载,如有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